分卷阅读262

,对几位同僚抱了个拳:“在下先去了。”
  悦王爷问:“外边凶险,还是再稍坐一坐吧,再等等消息吧。”
  江涣定定道:“圣上临走时,将永安城托付给我等,如今有人谋篡造反,我等虽为文臣,也应当直言抗争,岂能在此坐以待毙,等着信王来招降?”
  几位朝臣问:“江丞相是要去……”
  “回府整理仪容,去紫宸殿上朝。”
  今日并非初一十五大朝会的日子,他要去紫宸殿上朝,当然不是去参拜信王,而是去上参反王。
  江涣最后朝几位大人做了个揖:“我先去了。”
  他还没走出厅堂,几位大人也起身朝悦王爷作揖:“我等也告退了。”
  悦王爷应了一声,也吩咐底下人把他的礼服拿来。他不常上朝。
  走出悦王府,一路上门户紧闭。
  也是,齐宋两国素有旧怨,表面平和,实则水火不容,如今宋国广宁王得势,永安城中人人自危。
  永安要是真落到信王与广宁王手里,牵连的还是永安百姓、齐国百姓。
  江涣快步走过冷清的街道,回到江府。
  小厮快步迎上来:“老爷你可回来了,老太爷和老夫人都担心坏了。”
  他虽年轻,但是江老丞相在恭王倒台之后,就不再管事,还要每日写一封陈情书交上去。所以府里如今他是江老爷。
  江涣道:“打水、准备礼服,我去上朝。”
  小厮迟疑道:“这?”
  “去。”
  见他坚决,小厮也不敢多嘴,转身要走。
  江涣思忖着,又喊住了他:“去找老太爷,把他的棺材借来一用。”
  “是。”
  他回了房,洗脸更衣,束发戴帽,动作虽急,却有条不紊。
  从前的江老丞相听说自己的寿材被儿子借用了,气得连拐杖也不拄了,蹭蹭地就过来了。
  但是又害怕自己这个儿子,不敢推门进去,只是等在门口。
  江涣换好官服,腰别笏板走出门,看见父亲,不等他开口,便道:“棺材还会有的,你最好希望我用不上。”
  江老丞相气得胡须发抖:“你……”
  他要扶棺上殿,分明就是做好了死谏的准备,江老丞相又哪里是舍不得棺材,却被他噎得说不出话。
  江涣最后道:“房里书架上,左数第三个坛子里放着钱,我要是占了你的棺材,你就再去买一副。”
  说完这话,他就快步离开。
  庭院中,四个小厮站在雕花未漆的棺材边,见他来了,就用圆木横梁挑起棺材。
  这东西得从正门出入,江涣推开正门,却看见一众留守的文臣都候在门外,皆着官服,持玉笏。
  见他出来,俯身便拜:“丞相。”
  江涣笑了笑:“走罢,上朝。”
  他走下门前石阶,温言上前,走在他身边:“我方才去建国寺,惜辞昨晚就翻城墙出去了,想来圣上已经在路上了。”
  江涣拢着手点点头:“那就好。他尚且有夜奔的气概,倘若我们再龟缩不前,岂不是枉为朝臣?”
  才走上玄武大街,就撞上了另一群人。
  领头那人穿着柳叶绿的衣裳,眉间一点朱砂,唇角含笑,神态自若,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。
  身后是一群戴巾的青衿学子。
  小柳学官柳停,带着他学宫里的三千学生。
  此时柳停看见他们了,他抬起手,温笑着朝对面做了个揖。
  原本秋狩时就是文官守城,宫中禁军被特意调走,只留下一座空城。此时永安城中能主事的,也就只有这些文臣。
  他们都不知此事为计,只凭一腔孤勇赤诚,说要将永安守好,便要守好。
  *
  日头正起,韩悯骑在马上,已经能望见前边的城门了。
  再走出一段路,李恕也带着人过来了。
  近前之后,他翻身下马,抱拳行礼:“陛下。”
  旁人这才得知,原来不是信王谋反。
  傅询却拿起弓箭,箭头对准城墙那边。
  箭羽破空,没等城楼上的人反应过来,那人的眉心就中了一箭,挺直身子倒了下去。
  他从箭囊中抽出另一支箭,飞快地转了个方向,再次射中城楼上另一个脑袋。
  他把弓箭交给韩悯拿着,解释道:“宋国细作。”
  这时他才看向李恕:“小叔叔免礼。”
  两队人马会合,一同入城。
  *
  赵存昨晚进宫,就没有舍得再出宫。
  今早得知李恕出城去了,他就迫不及待地溜去了紫宸殿,还把自己早先预备好的龙椅换了上去。
  紫宸殿殿门紧闭,他穿着不伦不类的龙袍,小心翼翼地在高处坐下,激动地双手颤抖。
  他记得,父皇也是坐在这样的位置上,发号施令,杀伐决断的。
  不论是给他王位,还是出使齐国前,召他前来,嘱咐他一定要把赵殷嫁给齐君。
  他当时跪在地上,仰望着父皇,只觉得威势压人,忍不住匍匐在地。
  如今他也坐到这样的位置上了。
  他再不愿离开这里,就让派出去的人都来这里向他回话。
  后来有人着急忙慌地跑进来:“不好了,不好了,王爷,齐国的朝臣都过来了,永安学宫的三千太学生也过来了,就在宫门口。”
  赵存努力保持镇静:“没事,李恕会处理他们的。”
  过了一会儿,又有人进来通报:“王爷,齐君……齐君回来
o
地址发布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
【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】
【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】
【一路陪伴…感谢有你】